时间紧,如何提前练好营销基本功?
发布于:2015-11-12 07:11  
1
“时间短”才是元凶?

 

很多理财经理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形:月初晨会下任务,每天全行通报新增存款数;产品上线第一天,要实现破单销售开门红;突然下达指标冲刺,每个人都立军令状,自己报数,在短短几天内完成多少销售额……

不止一位理财经理跟橙老师吐槽这事儿:业绩指标任务重,咱早就习惯了,但“任务重”又遭遇“时间短”,那可是真心耍流氓。为了完成指标,领导们一天三催,晨会夕会和晚会。多少脸皮薄、资历浅的小童鞋扛不住,慌不择言地推产品,很难顾得上客户的真实需求与感受。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,下一个指标永远在招手,这就产生两种结果:一是着急推销,客户很不爽,业绩难完成;二是业绩完成了,售后顾不上,客户更加不爽。而无论哪种情形,理财经理自己也很压抑,这就容易导致恶性循环。看来,“时间短”才是影响理财经理幸福感的元凶。

那么,这是真的吗?如果是真的,又该怎么才能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呢?

 

2
“时间短”之痛怎么破?

 

我们来听听另一种声音。有位资深的理财经理曾跟我课间闲聊说:“银行其实没有短期指标,只有长期指标。要是只看一个月,那确实是短期的,但是很多指标都是几个月的,甚至是贯穿全年的,比如理财销售量、信用卡进件量、存款新增数等,既然每个月都有,那其实就是长期指标了。所以我的习惯是,在银行工作,不要想着‘短期指标’这个概念——也就是说你不能等指标来了,才去完成,这样当然就来不及。同时,也不能怀有‘先完成这个月的指标再说’的错误观念,否则下个月的指标怎么办?

就像不能等到饿了才开始急着找吃的。跑到一片地里就想掰玉米、摘果子,试问之前如果没有浇水施肥,哪来的果子?运气好的话,逮着一两个,运气不好的话,只能摘没熟的。这么下去,那自然就会伤着果树,这意味着,你每摘一次,就让以后更难采摘了。

说到这,咱们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:欲取之,先予之。摘果子是取,培育果树是予。营销,绝不只是想方设法摘果子,更重要的是日常要培育果树。平常甭管你摘没摘到果子,浇水施肥都应该常态化,这么一来,什么季节都有成熟的果子等着你摘,这才是长久之计。”

欲取先予.webp.jpg

这位童鞋的观点,听起来很美,但是,现实很残酷啊,一定有童鞋会吐槽:“道理我懂,不就是‘但行好事,莫问前程’嘛,我也知道先有耕耘,后有收获。可是,领导好像只关注结果,不关注过程啊。如果天天有人像爹妈逼婚一样问你指标完成得怎么样了,谁还有心思浇水施肥?别逗了!摘果子都得争分夺秒,还哪有时间种果树啊?而且就算我真去浇水施肥,果子成熟不用时间吗?!我能等,领导们能等吗?没等果子成熟,我可能就被炒鱿鱼咯。”

说实话,我挺理解的。之前我也参加过不少银行的晨会夕会,那叫一个风声鹤唳、草木皆兵,开口闭口都是指标排名。尽管,理智告诉我们,领导们绝不可能只关心结果,但事实上,领导们真的很少有时间去关注过程。这就造成了一个印象,那就是——一切为了指标,指标就是一切。而在这种氛围下,要让一个基层员工自己去想办法挪出时间来浇水施肥,还要有耐心等果子自然成熟,这需要的何止是勇气啊?

那么,在业绩催逼的氛围下,真的有人能做到“先予后取”吗?

 

3
“先予后取”营销案例

 

有童鞋给我分享了这么一个案例,他说:“刚过去的2月份我们行的信用卡指标比较重,按传统做法是这样的——全员开会,指标到人头,奖惩人人知;接着,培训业务知识、梳理营销话术,一开闸,向客户铺天盖地群发产品信息;再然后,上下级承包业绩,各岗位联动营销;最后就是,晨会夕会公布业绩。在这种过程中,大家更关注我们想立即得到什么,而很少讨论我们应该给予客户什么,在这种‘只取不予、多取少予’的营销思维导向下,大家伙争分夺秒地大胆张嘴,宁可错杀一千,也绝不漏过一人。这么做的后果,你懂的。”

还好,现在我们调整了做法。比如,我们估摸着2月份将是信用卡最佳营销月,信用卡指标肯定不会轻,那么1月初开始,我们就着手策划实施信用卡营销方案:

1.确定信用卡用户准客户名单,简单地说,只要没有开办我行信用卡的客户都是准客户;

2.向产品经理求助或者在互联网上收集信用卡相关知识,建立一个知识库,可能包含这些主题,比如——如何刷卡可以得到多倍积分?小积分有何大用途?如何兑换礼品最划算?如何快速提高信用额度?如何用信用卡巧变小额贷款?5元钱如何看大片?等等;

3.每周通过网点短信、微信和微博等平台主动向准客户群发信用卡知识,同时,鼓励员工通过个人手机针对性传播这些知识。”

信用卡知识库.webp.jpg

这位童鞋继续说道:“这种做法不是发送具体的产品信息,而是用知识做售前预热,开展知识营销。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:

1.浇水施肥提前,使得部分潜在客户的需求更早被激活了,客户来到银行后不用你推销,就可能主动咨询,这不仅不用担心果子来不及成熟的问题,也大幅缩短了成交周期;

2.这种知识预热工作是批量进行的,可以快速覆盖大量客户,传播效率远大于一对一面谈,大幅节省了时间,也就是说,浇水施肥并不会挤占现场摘果子的时间;

3.更重要的是,由于客户收到的不是产品信息,而是一些金融知识,理财经理在客户眼里不再像是产品推销员,而更像是知识分享者,客户将获得更好的接触体验,而理财经理也将从帮助客户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。”

浇水施肥.webp.jpg

听完他的分享,不得不承认,这种把知识类信息提前分享给客户的营销方式,确实能较好地减少“时间短”带来的问题——压力之下,只能直奔主题硬性推销,导致客户体验差,业绩不佳。而由于沟通效率的大幅提高,也就有时间做售后服务了。这就进入了良性循环。

 

4
业务前中后的“知识营销”

 

不错,知识营销的方法看来很适合存量客户,可是,对于那些第一次来银行办业务的新客户呢?我说出了心里的疑问。

他说:“其实,无论你多么努力,总是有些客户没法提前接触到这些信息。这些客户既包括第一次来网点的陌生客户,也包括一些存量老客户。对这类客户,我们可以在给客户办理业务的前、中、后进行知识营销。比如:

1.业务前:将金融知识同步展示在网点大堂或柜台,比如易拉宝、宣传栏、荧光屏、三角卡等等,让客户可以随时看到和学习,激发出客户的需求;

2.业务中:在和客户面谈时,尽管大胆地分享知识点,间接激发客户的需求。比如,可以用知识卡做演示;

3.业务后:如果现场面谈来不及普及知识,或者没有找到沟通切入点,那就在客户办理完业务后,给客户递送知识卡片,或者通过短信、微信、邮件等方式发送给客户,算是做了一个有专业价值的闭环沟通。为下一次营销做好铺垫。”

业务前中后.webp.jpg

经他这么一解释,看来,知识营销可以在任何时候、任何地点、任何阶段展开。

不过,好像还是有问题啊。刚刚讨论的这套方案貌似有一个前提条件,那就是我们得先知道下个月会有什么重要营销指标,才能提前采取行动。那假如我们先前不知道的话,又该怎么提前浇水施肥,做好针对性的知识预热工作呢?

理财经理是这么回答的:“知识营销工作,不是非得在得知指标任务后,才能行动。相反,正是因为每个月的指标基本上会覆盖到所有产品,只是权重不同而已,所以,知识营销应该常态化。也就是说,即使某些产品暂时没有指标,也可以提前铺垫,未雨绸缪。比如,每个月可以同时开展人民币理财、保险、基金、贵金属、对公金融等不同主题的知识营销。这样,无论将来会出现什么指标,很多潜在客户都已经被预热过了,做好了准备。”

看来,即使在巨大的时间压力面前,“先予后取”的营销理念也是可以实施的。

 

5
延伸思考

 

到这里有些理财经理或许还有些担心:如果花了时间浇水施肥,但还是结不了果子或者结的果子被人家摘去了,那不是白忙活了?现实中确实会遇到这种情况,花时间培育的客户,有的没有带来业绩贡献,有的被别人挖走了。那该怎么办?

在这里,橙老师要插一句,我所见过的卓越营销人,他们和普通营销人最大的区别是:他们相信,真正持久的成功都是价值观的胜利——大胜靠德,小胜靠术。也就是说,坚持“先予后取”,尽管不能保证每一次都会成功,但却可以大幅地减少失败。

6
总结

1.通过营销高手们的分享,我们发现,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,指标任务之所以总是迫在眉睫,是由于时间分配出了问题:大多数营销人习惯了将时间分配给了紧急性工作——摘果子,而在重要性工作——种果树上,时间投入却太少太少。而这样一来,自然导致恶性循环。现在,是时候两者兼顾了。

2.或许很多人都认同提前浇水施肥的重要性,但是具体如何浇水施肥客户才乐意接受,这还是有学问的,千万别误以为三番五次给客户发送产品信息就是浇水施肥。

这么说来,有关“领导只看结果不看过程”的类似吐槽,其实是一个伪问题。也就是说,真正的好结果,从来都是伴随着实实在在的耕耘过程。如果你能做出好成绩,又能把过程搞得有模有样,领导又怎么会不喜欢呢?或许,是时候可以换一种说法了——领导要关注结果,理财经理自己要关注过程。

营销工作.webp.jpg

当然,不得不说的是,知识营销肯定不是“时间短”的唯一解决方案。至于如何高效地浇水施肥和摘果子,很多营销高手应该还有不同的策略和技巧,如果大家有这方面的想法与建议,欢迎分享。

下期文章,我们将和大家一起聊聊第三个障碍因素——“产品同质化”。

 

Copyright © 2007-2024 上海纳莲慧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  技术支持:山东鸿软软件  沪ICP备20022940号-1